百度百科上说口腔技师是一个边缘性职业,在口腔这个行业里,技师的地位和作用似乎也很边缘化。目前我国口腔技师行业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还是采用师傅带徒弟的培养方式,人才缺乏,工作不被尊重,收入待遇有待提高……
2018年4月6日,一个强调必须有口腔技师参与的病例大赛——“2018口腔美学修复优秀病例展评”正式启动。这个活动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工艺学专委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承办,成都贝施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协办。
为什么特别强调技师的参与?怎样看待技师在口腔修复尤其是美学修复中的作用?目前我国技师的培养现状如何?带着这些问题,《今日口腔》采访了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工艺学专委会(以下简称“口腔修复工艺学专委会”)主任委员、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修复工艺科主任张春宝。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工艺学专委会主任委员
空军军医大学修复工艺科张春宝主任
技师的工作更像命题作画
《今日口腔》:您怎样看待口腔技师在美学修复中的作用?
张春宝主任:技师在美学修复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有时候甚至不亚于医生的作用。首先,每一副义齿都是医生和技师合作的产品,不是单独由谁完成。然后,义齿加工这个行业和其他制造业相比非常独特,医生给技师或者给义齿加工厂下的定单实际上非常模糊,主要的信息载体是一个模型,对产品的质量判断标准有很多主观因素存在,尤其是涉及到美学表现的因素时,比如要求形态和颜色的协调统一等,无法用精确尺寸、数字来衡量。技师要根据这一个模型和医嘱来进行义齿结构设计和形态设计,直至完成义齿的制作,除了手工操作,这里面也包含了技师大量的思考,有其脑力劳动价值。
尤其对于美学,每个人的标准都不一样,每一位患者对美观的要求也不是千篇一律的,技师除了要满足医生的要求还要满足每一位患者的要求。所以,技师的工作更像命题作画,医生给了一个大致的范围,让技师来画一幅画或者创作一个雕塑,要求画或雕塑必须跟周围的环境协调,还要看着美观,这对技师的美学鉴赏力和艺术修养的要求是很高的。尤其是现在患者对义齿的要求不仅限于功能,还要求美观,技师脑力劳动的附加值和艺术素质在产品中的体现越来越重要。
流水线化生产对技师人才的成长是一个缺陷
《今日口腔》:其实这也意味着对口腔技师的要求越来越高,那目前我国技师培养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张春宝主任: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前,大部分口腔技师都是由院校来培养。九十年代后,随着整个义齿加工厂的发展,体制及生产模式的改变,大部分公立医院里的技工室都在萎缩。现在技师的培养主要依赖高职高专教育。
原来公立医院的技师在制作义齿时是全流程操作,变成企业模式生产之后,它的行业性质越来越向制造业靠拢,技师变成了流水线上作业的工人。义齿的制作被分成了很多步,降低了每一个岗位的技术入门门槛,一个工人招进来,就一个工序的步骤进行简单培训,一两个月就可能变成一个熟练工人,基本胜任岗位。
但这里面的问题是,流水线化生产后,学生一定岗,就不能进行全流程操作,也很难掌握整个专业技术,这对人才的成长来说是一个缺陷。如果不对全系统、全流程,甚至对临床了解,就只能做一名熟练工人,而不能成为一名技师。另外我国目前高职高专教育的师资是远远不够的,国家对义齿修复工艺这个专业的教育管理也有待完善,所以现在很多义齿加工厂的管理者,一些公立医院都面临着全国性的“用工荒”,都感觉到了后继的技师梯队人才建设不够。
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人的力量是非常重要的
《今日口腔》:这个问题在您看来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
张春宝主任:现在我们国家已经认识到技术人才的重要性,这几年一直在提“工匠精神”,这个词2016年第一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到2018年的这三年中每一次都在提,说明中央政府从宏观层面已经开始重视技术人才的培养问题。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需要完成从量到质的提升,最核心的是要生产好的产品。而真正好的产品绝对不单单靠设备,人的力量是非常重要的。
今年3月22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意见》,提到要提高技术工人的政治待遇、社会待遇、经济待遇,要给技术工人提供更好的展示平台,让他们去表现他们的劳动价值和创造价值,提升他们的职业荣誉感。具体到口腔技工行业,医生、行业领导都已经越来越重视到了技师的作用。
给口腔技师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是我们口腔修复工艺学专委会的本职工作。可以看到,虽然近几年相关类型的病例展示的比赛、评比非常多,但参赛的主体主要是医生。实际上在口腔行业中,口腔技师是缺乏展示平台的,医生展示的机会多,技师的机遇少。展示平台缺少,技师的能力和作用就不易得到认识和提高。这次病例比赛特别强调以口腔技师为主体来展示,就是希望提高技师的职业荣誉感,提高他的社会待遇、政治待遇,通过展示自己的技艺过程,让技师获得尊严和职业荣誉感。
另一方面,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患者需求的增加,倒推着医生提高修复体的质量,会对技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技师提高自身的水平和素质能力。有了国家层面的助推力,加上业务发展的需要,我相信技术人才的水平和待遇一定会越来越好。
《今日口腔》:企业能在技师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一些积极作用吗?
张春宝主任:现阶段而言,企业的培养是技师培养一个最重要的途径。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学生,在能力上与企业、与行业对技师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学生的后期成才现在主要依赖企业。实际上企业也越来越重视人才培养,重视人才梯队的建设,很多企业已经开始建立自己的培训机制。可以说,现在最希望把技师培养好的是企业,这对企业来说是利益攸关,关系到能否长期生存的问题。
数字化技术对口腔修复工艺来说,是一场革命性变革
《今日口腔》:数字化技术其实给技工行业带来了非常大的变化,可能有一些挑战也可能会有一些机遇,你怎么看待数字化技术的影响?
张春宝主任:数字化技术对于义齿加工或者口腔修复工艺来说,是一场革命性的变革。首先是生产模式的变革。过去义齿制作的主流技术是铸造,为了完成义齿这个最终“产品”,中间需要多道工序,包括熔模、包埋、铸造,然后打磨、抛光、上饰瓷等等。过程中的模型、蜡、树脂最后都是废弃品,都要扔掉,只有义齿是最终产品,这种模式我们叫做间接制造模式。整个流程分得很细,可能有十多人在完成这一个流程,这就带来一个很大的问题——误差,所有手工操作都有误差,包括人的个体误差和设备材料的系统误差。工序越多误差越大。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把间接制造模式转换成了直接制造模式,除了提高了操作的精度,更省掉了大量中间环节,极大地减少了误差。包括系统误差和人为个体误差。减少系统误差的水平是整个行业技术水平的一个大的进步,是所有工程师、技术人员的研发重点。而数字化技术对人为误差的减少就更多了,蜡型、形态,设计的厚薄、连接体的大小、咬合的高低、邻接的松紧情况,都能通过数字化的技术和辅助手段监控到,并且给予提示,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人在设计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可能性。
有了数字化技术后,义齿整个制作过程的视角也不一样了,原来只能从外面观察,现在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使得全方位查看义齿制作及测量,用数字标准来判断设计结构成为可能。
数字化技术还促进了口腔修复材料的发展和应用。尤其是氧化锆类全瓷材料的应用,目前所有材料中,全瓷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是最好的,还有极好的美观效果。在CAD/CAM技术应用之前,全瓷材料的应用难度一是机械性能问题,二是加工的问题。全瓷义齿的操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成功率、强度低,所以以往全瓷的应用非常少。现在,随着CAD/CAM数字化加工的出现,氧化锆类全瓷材料的普及,在经济发达地区城市的固定修复体类型中,全瓷类修复体的应用已经超过一半了。
因此,数字化技术解决的问题不但是对口腔技师,对口腔临床医生、对患者都是一个巨大的福利。
然后,数字化技术还带来了很多技术性的变革。比如数字印模技术已经从模型扫描、印模的扫描,逐渐发展到口内直接光学扫描,大大减少了印模误差中的人为因素。印模误差是起点的误差,这种误差减少之后,将极大地提高最终戴牙的合格率。
同时,数字化技术将原来绝大部分工序合成到一个步骤里,技术工人的工作性质也不一样了,只要坐在电脑前就可以完成整个制造流程。误差减小,劳动强度降低,义齿的整体精度提高,产品的范围也更大。
《今日口腔》:这些变革会给口腔技师带来哪些挑战和机遇?
张春宝主任:一个是对于数字化技术开发的挑战,这主要依赖于研发部门,依赖IT行业的发展。另一个是对技师整个专业结构的挑战,现在大量生产采用的是自动化,对手工操作能力要求降低了,但对技师的知识结构、知识水平的要求更高,包括对计算机、对信息化、网络以及数控设备的了解和使用。
由此带来的机遇在于,目前整个行业特别缺少兼备口腔医学知识、计算机知识和数控设备操作能力,具有复合知识结构的高水平技师人才。如果技师有能力、爱钻研,有这方面爱好,很快就能达到很高的水平,成为行业里的拔尖人才,上升平台会越来越高。而且获得的推力不只是行业的推力,整个国家层面的推力会越来越大。
受访者简介
张春宝,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修复工艺科主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工艺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陕西省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编委。
“2018口腔美学修复优秀病例展评”报名通道已经正式开启,如果你有全瓷美学修复、种植美学修复方面的病例,赶快投稿吧,所有参赛选手可以是技师、“医生+技师”2种方式。详情请戳?【精英云集 等你来战】2018口腔美学修复优秀病例大赛报名通道正式开启!http://www.drccbsm.com/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