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中57岁许先生曾参与亚大医院新建工程,当时他发愿要用自身微薄力量,让民众能受到最好医疗照护,没想到他却因长期吃槟榔,被确诊为口腔癌第二期,所幸经「复合式肿瘤切除以及淋巴廓清术」及「游离皮瓣重建手术」,总算恢复正常生活,直说「我自己成了最大受惠者」,并呼吁大众「千万不要当红唇族」。
许先生自述,年轻时因工作关系,需开车送货往返大里及云林,约莫两个小时的车程经常让他昏昏欲睡,为了提神便开始吃槟榔,加上随后从事毛猪产业工作,需半夜起床处理毛猪内脏,一早载到市场贩卖,长期睡眠不足,对槟榔的瘾头逐年增加,十多年来平均一天吃下30至40颗槟榔,埋下罹患口腔癌的导火线。
许先生说,当时朋友曾苦劝他别再吃槟榔,因一旦罹患口腔癌,势必得进行术后口腔颜面重建,「要割肉补肉耶!」直到这次嘴巴痛,赴耳鼻喉科检查,进行一连串手术后才悔不当初,也希望以自身的例子,警惕大众吃槟榔的惨痛后果。
亚洲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主治医师陈亮宇表示,许先生就诊时自述嘴巴后面破洞疼痛,痛了两、三周都没有愈合,才赶紧就医,经病理切片检查后,发现许先生罹患口腔癌,在经过全身检查后赶紧安排「复合式肿瘤切除以及淋巴廓清术」成功清除肿瘤,幸好癌细胞并未扩散,许先生术后不需接受放射及化学治疗。
为了让患者术后能够保留吞咽及正常咀嚼功能,修补口腔缺损处,并恢复外貌,此案例更邀请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国际医疗中心院长陈宏基协助显微重建。
陈宏基表示,因口腔癌侵犯头颈部器官,当耳鼻喉科医师清除病灶、廓清淋巴结后,多少会影响正常咀嚼功能及外貌,为了让患者术后能够重建正常生理功能与恢复外观,藉由显微技术移植左大腿外侧游离皮瓣,进行切除肿瘤后的缺损重建,以协助患者恢复咀嚼、吞咽等功能。
陈亮宇提醒,根据统计,口腔癌患者中,高达九成有吃槟榔的习惯,若同时有菸、酒、槟榔习惯的罹患口腔癌机率更是比正常人多123倍。虽然许先生自认已经戒吃槟榔3年多,但仍属超高风险族群,「因为可能在戒除前口腔黏膜就已经开始有癌前病变,因此若罹癌风险想要降低到与不吃槟榔的民众相同,恐需20年之久」,所以有抽菸或吃槟榔习惯的民众,一定要每两年接受一次口腔黏膜筛检,才能够及早发现口腔内的不正常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