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在若干年前是一个保守的专业性很强的行业,那时的医护人员是非常有尊严,有句俗话说,嫁人要嫁医生,可见这样行业是非常吃香的,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市场化的过程中,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医护人员的形象被扭曲,一方面是离不开医生,另一方面是极度不相信医生。
市场化的一个特征就是与市场需求要匹配,不是从卖方角度看问题,而是从买房角度看问题。很遗憾,在我走访诊所的过程中,发现因为市场化让牙科蓬勃发展,也因为市场化而让医护人员面临尴尬之地,和别的行业相比,大部分牙科从业人员的思维相当保守,甚至认为牙科只有医疗。
无可非议,医疗质量是诊所存在的根本,如汽车的发动机一样,是最核心的部分,没有医疗质量就没有存在的价值。而诊所要得到发展,仅有技术的提高是不够的,用两条腿走路比一条腿利索,用三条腿走路可能比两条腿更稳,这三条腿分别是质量、服务和价格,价格是利用各种方式来做市场,而非恶性的价格竞争。要拥有这三条腿,要走得远,走得稳,必须具备三种职业意识(投资意识、服务意识和营销意识),这也是当前很多医护人员的共同缺失的。
一、 服务意识。我经常在诊所做神秘顾客,用各种方式去试探,去了解诊所的服务水平,结果发现,小诊所无服务意识,大诊所无服务标准。
小诊所无服务意识。无所谓客户来不来,做不做,守到低廉的工资过日子,一方面非常希望高收入,却不愿意付出与高收入相匹配的劳动,这个劳动,不仅仅是治好牙,不仅仅是顾客的一次消费,更多的是我能够为客户带来什么,在了解客户的忧患基础上尽可能去帮助到客户。
大诊所无标准。做牙科各种技术培训的人非常多,做牙科服务课程的老师是有限的,一方面需要了解这个行业,另一方面需要多角度来融合各个行业的经验,在客户与牙科诊所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曾经有老板非常感概,我只知道要提高,可是该怎么做没有标准,没有参考。有的诊所会引进餐饮的服务,实际上,餐饮这类传统的服务业和作为医疗的服务业之间有很大的差距,我们不能够将医护人员变为这类服务者,医者有医者的尊严,医者有医者的底限。
二、 营销意识。大多数医护人员没有营销意识。换个角度来思考,我们去买水果都喜欢形象好,质量佳的;我们找对象,形象是我们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不说可人,至少不影响市容,而放到自身形象和诊所形象就无所谓了。诊所和某些公立医院经常是:桌面一大堆杂物,不相干的装饰物到垃圾要有尽有、水池边看见随处放置的各类清洁用品、医疗垃圾与日常垃圾不区分,不及时清理;从医生形象来说,男医生经常不修饰面孔两毛,白大褂下面是笨拙的旅游鞋,男生着凉鞋,女医生穿廉价拖鞋,头发不打理,举止无礼仪,这样的情形随处可见。甚至在全国的四大口腔展会上,女生穿吊带,将腿翘到椅上,春光无限,男生抠鼻孔,还玩了十多分钟.我们总希望接待有质量,有品位的客户,而自身是否有相当的质量、品位与客户匹配呢?
我们一直想提高医患沟通,却没有思考医患沟通到底包含些什么。医患沟通实际上包含了两层意思,一层是非语言沟通,这是通过人的五官与诊所以及医护人员的沟通;另一个是语言的医患沟通,分别包含基于日常人际的沟通与基于技术的医患沟通(洽谈师)。我们只看到后者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前者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说,听到的并不比其他感官所接收的信息更有可靠性,我想这点大家有深刻的感受。
三、投资意识。曾经开过几个技术班,请了国内的名师来讲课,在做营销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医生拒绝缴费学习,只愿意参加免费班,而且免费学习还要看在何处举办,有何赠品,有没有提供住宿,以及住宿的级别是什么,如果不合意,还是奚落营销人员;在课堂上昏昏欲睡,就等到发赠品,一拿到赠品就溜之大吉,最后拿回去,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经常参加这样的免费班,没有重点,没有规划的“学习”,最后人就变成了万金油,啥都懂,啥都不会做,啥都做不到位。
这类人群一谈起学习,就是没时间,学费贵。作为老板,天天睁眼就想我每天的支出是多少;作为医生,每天都在诊所内不咸不淡的等顾客上门,宁肯一天接待不了两个客户,挣的只是微薄的基本工资,宁肯来了顾客有接不下,做不好,也不愿意出去奔波学习,一想起出门赶车、日晒,就会觉得麻烦。还有部分医生,天天期望老板出钱让他去学,而老板天天想:“我让你学你就跳槽,这样的傻事我才不干”。于是大家都是天天梦想,天天计较费用,不愿意投资新材料,不愿意投资学习新技术,不愿意看到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用典型的穷人心态来计算获得,只看得见支出,看不见回报,或者要求立刻有回报,看不到学习了美学修复后一颗全瓷牙就可以收回学习的成本,意识不到要收获需要先播种,需要先付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