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痛?这是病,得治
日期:2012/9/21 10:40:14 阅读量:1726
2012年09月21日08:15 来源:南方报网—南方日报
在口腔科的诊疗中,感染防控是最重要一环。 胡国球 摄
在口腔科的诊疗中,感染防控是最重要一环。 胡国球 摄

  认为牙痛是小事,找个附近的小诊所搞定,但随之带来的感染让很多患者不得不再到大医院就诊。

  今天是全国爱牙日,主题是“健康口腔,幸福家庭;关爱自己,保护牙周”。记者从医院了解到,在口腔科的诊疗中,感染防控是最重要一环,但很多牙科诊所存在隐患,由此导致的感染让患者只好到大型医院“返修”,其比例甚至达到了1/3。

  1/3牙病患者因感染“返修”

  从上个月开始,家住厚街镇的梁婆婆就感觉牙齿疼痛难当,随后,其子女带她去附近一家小型诊所就诊。该诊所在市场里,设备简陋,就是一张牙椅,旁边堆放着很多器械,也没看到有什么消毒的设备。

  梁婆婆的儿媳妇说,当时,医生往梁婆婆的烂牙里塞了一些东西,还拿了一根针状的东西扎进去。一开始好像止痛效果挺好的,哪知道过了一两天,婆婆的脸就肿了起来,里面痛得厉害。

  后来,梁婆婆只得来到厚街医院口腔中心。该中心主任陈贵丰检查发现,梁婆婆龋齿的牙根部严重红肿,是典型的被消毒不好的器械治疗引起的急性根尖炎。

  数天的消炎治疗和相关处理之后,梁婆婆才最终痊愈。

  陈贵丰说:“我们每天都能遇到这些在别的牙科诊所看不好,然后到我们医院来就诊的患者,大概占总门诊量的1/3。”

  他说,其中有一部分是这些诊所的技术原因,延误了治疗良机。另一方面,主要是这些诊所的消毒条件不好,对感染的防控不力,导致患者发生严重的感染,发炎红肿。更严重的后果是,可能感染艾滋病、乙肝等传染病。

  关爱健康,请远离“黑牙科”

  昨天,市医院协会文化与宣传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开门办院”活动介绍,口腔科在业内人士看来虽然风险较低,但有一个最令人关注的问题感染防控。每次院感相关检查无不把口腔科作为检查重点,但这一点却往往被患者所不知。

  陈贵丰表示,医院感染控制是关系到医务人员和患者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口腔科医生的直接传播途径是接触患者的血液、唾液以及锐利器械,患者的危险来自污染的工具与器械。由于大多数临床操作都是在病人口腔内进行,牙科手机(一种专业器械)、车针、扩大针、拔牙钳等与病人的唾液、血液、口腔组织接触频繁,污染机会较多。据文献报道,临床使用后的牙科手机被肝炎病毒污染率可高达50%。

  市医学会副秘书长钟向阳说:“口腔科工作看起来简单,其实是需要很严格的感染控制系统来支撑的。这个环节,一般的小诊所没办法做到,无牌无证的黑牙医则做得更差。”

  他说,仅在石碣镇,近几个月来就打掉了20多家黑牙医。这些黑牙医的诊疗环境和设备都达不到专业要求,存在高危的交叉感染风险。

  钟向阳说:“我们呼吁,市民不要到这些黑牙科诊所看牙,以免因小失大。”

  消毒环环相扣才能保证安全

  记者在厚街医院看到,口腔科的感染防控其实是一条链条,口腔科院感科检验科消毒供应中心环环相扣,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医生与患者的安全。

  在口腔科的诊疗中,医生首先做好自身防护,使用必要的防护器具,如一次性手套、口罩、面罩等。各类口腔器械遵循“一人一用一消毒”的原则。经常接触的工作区域如把手等,要贴上一次性的防护膜,每位患者离开后都要更换,医生也要洗手。相当部分的工具、材料拿取由护士完成,以减少污染扩大的可能。

  各类器械的消毒与封装,是由消毒供应中心完成的。一套器材使用前,必须经过清洗、封装、消毒、入库、配送等各个环节,充分保证是无菌的器械,才能送到医生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