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北京口腔医学研究所
硝酸盐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种无机物,上世纪80年代学者们研究发现机体可以内源性产生硝酸盐。尽管硝酸盐与肿瘤的关系一直是学者关注的重要领域,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人体可还原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及一氧化氮,发挥重要的生理功能;而机体是如何转运硝酸盐发挥功能的尚不清楚。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于2012年7月9日刊出了由我国首都医科大学王松灵教授课题组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北京市肿瘤研究所课题组合作的该领域研究工作的重要进展,同期刊出了国际著名学者对该成果的评述。
体内循环的硝酸盐(NO3−)及经硝酸盐(NO3−)还原为亚硝酸盐(NO2−)进而产生的一氧化氮(NO)在维持全身硝酸根离子和一氧化氮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以往首都医科大学王松灵教授课题组的研究表明腮腺是机体调节代谢硝酸盐的重要器官。课题组又历经10年,利用唾液腺模式器官,通过国内外合作研究,以体外细胞学、动物实验及Sialin突变所致疾病患者和对照组研究为基础,发现了Sialin(SLC17A5)是唾液腺细胞膜硝酸盐的转运通道;进一步研究证实经Sialin转运的硝酸盐在细胞内可转化为一氧化氮,并证实Sialin在包括脑、肝、肾、心血管等在内的机体重要脏器广泛高表达,可能具有潜在的生理意义和临床应用前景。有关细胞内经一氧化氮合成酶产生的一氧化氮的功能及临床意义已为学者熟知,但细胞在乏氧及酸性条件下经合成酶产生的一氧化氮明显减少,而会补偿性启动NO3−-NO2−-NO系统产生一氧化氮来维持细胞的功能。
国际著名生理及药理学专家瑞典卡罗琳斯卡大学Jon O. Lundberg教授在同期PNAS发表相关评述对该研究给予高度评价。NO3−-NO2−-NO对于维持NO的体内平衡意义重大,而NO3 的转运机制却不得而知,本研究首次证实了哺乳动物体内同样存在着无机硝酸盐的转运代谢系统,发现Sialin是细胞膜硝酸盐的转运通道,是发现了NO3−-NO2−-NO系统中核心重要的入门门槛,完善了生物界硝酸盐的代谢转运理论体系。本研究同时也激发了新的研究热点,对人类的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新的可能。